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朗诵发声的基础。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称为丹田呼吸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呼吸方式。吸气时,小腹向内收缩,同时大腹、胸部和腰部向外扩展,可以感觉到腰带渐紧,前腹和后腰分别有向前、后、左、右撑开的力量。用鼻子吸气,要做到快、静、深。呼气时,小腹要保持差不多始终收住的状态,不可放开,在胸、腹部的努力控制下,将肺部储气缓缓放出,均匀地向外吐气。呼气用嘴,需做到匀、缓、稳。
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先压一下气,排出废气,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气,要吸得饱。接着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缓缓呼出,呼得越均匀越好,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可以逐渐延长呼气的时间,增强气息的控制能力。
深吸慢呼数字练习:这种练习也被称为“吸提推送”。“吸提”时气息向里向上,“推送”时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的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比如数数练习,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一口气反复数,直到这口气用尽。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朗诵者在朗诵长句时保持气息的稳定。
深吸慢呼长音练习:在推送气息的同时选择一个中低音区,轻轻地发出“啊”音(男生)或“咿”音(女生),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这种练习可以锻炼朗诵者的声音控制能力和气息的稳定性。
偷气:当句子较长且不允许中间停顿换气时,朗诵者需要快速且少量地吸气,这就是偷气。偷气要求动作迅速且隐蔽,不让听众察觉。例如,在朗诵长句时,可以在句子内部适当位置快速吸气,以保持声音的连贯性。
补气:在句子中间或高潮时,为了表达更激昂的感情或积蓄力量,朗诵者需要快速补气。补气动作比换气要快、要短,但比偷气又慢些、长些。例如,在朗诵激动人心的消息时,可以在句子中间适当位置快速补气,以增强声音的力度和感染力。
憋气:在情感爆发前或为了引起听众注意时,朗诵者可以憋住气息。憋气要求气息憋住而不能松懈,一般多用于感情更强烈的爆发之前或为引起听众对下面的话注意的地方。例如,在朗诵悬念处时,可以憋住气息以营造紧张氛围。
弱控制呼吸法相比强控制呼吸法更加简单易行。它不要求膈肌和腹肌的复杂配合,而是通过气息的延展来提高音长,使声音更加柔和。在朗诵抒情段落时,这种技巧尤其有帮助。深吸气后均匀呼气,缓慢发出“ai”、“uai”、“uang”和“iang”四个音,夸大声调,延长发音,控制气息。通过连续发音,控制气息,扩展音域。
绕口令练习:绕口令是锻炼口齿清晰和气息控制的有效方法。例如,“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儿,拿着杆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儿,两个枣儿……”一口气说完,逐渐减少换气次数。通过绕口令的练习,可以显著提高朗诵时的气息控制能力和发音清晰度。
保持良好的姿势: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姿,都要抬头舒肩展背,胸部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双脚并立平放。良好的姿势有助于呼吸顺畅和声音的自然发出。
避免过度用力:在朗诵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用力或挤压声带。过度用力不仅会导致声音沙哑,还可能对声带造成损伤。要学会用气息推动声音,而不是单纯依靠声带的力量。
注重情感表达:朗诵不仅仅是声音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表达。在朗诵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投入和表达,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传递不同的情感色彩。同时,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情境调整气息的运用,使声音与情感完美融合。
综上所述,朗诵发声与气息调节是朗诵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气息控制练习、掌握换气技巧以及日常坚持练习和注意事项的遵循,朗诵者可以显著提升自己的朗诵水平和表现力。希望本文能为广大朗诵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
客服热线24小时为您服务
400-860-8997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表演艺考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