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人教育表演中心

表演生朗诵与播音专业朗诵的差异

      在艺术教育领域,表演和播音主持虽同属艺术范畴,且朗诵都是二者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基本功,但这两个专业的朗诵在诸多方面有着显著区别。深入剖析这些差异,不仅能帮助有志于这两个专业的同学找准学习方向,也能让大家对艺术专业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目的与侧重点
表演生朗诵:为塑造角色服务 
      表演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塑造各种鲜活人物形象的专业人才。因此,表演生朗诵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生动地塑造出剧本或文本中的角色。他们需将自身代入角色的情感世界,借助朗诵把角色的性格、情绪、背景等信息全方位展现出来。
      比如在朗诵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哈姆雷特》中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时,表演生不能仅仅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不同性格和经历的表演生,对哈姆雷特的理解会有所不同。性格内敛的表演生,可能会用低沉、缓慢的语调,将哈姆雷特在面对为父复仇与道德困境时的挣扎、犹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性格较为外放的表演生,或许会通过激昂的情绪、大幅度的肢体动作,突出哈姆雷特内心的痛苦与矛盾。
      这就要求表演生在朗诵前,对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在朗诵过程中融入角色的情感和态度,使观众仿佛看到角色真实地站在眼前。
 
播音专业朗诵:以准确传递信息为主
      播音主持专业,更侧重于培养能够准确、清晰、流畅地传递信息的专业人员。播音专业的朗诵,要求朗诵者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语音语调,将文本内容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听众。
      以新闻稿件朗诵为例,播音员需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清晰地播报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关键信息。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社会民生新闻,播音员都要保持平稳的语速、适中的音量,避免因个人情感的过度投入而影响信息的准确传达。
      即使是朗诵情感色彩较浓的诗歌或散文,播音专业学生也会在遵循文本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情感的尺度,做到情感的适度表达,重点还是确保信息的准确与清晰,让听众能够轻松理解文本内容。

 

语言表达特点
 表演生朗诵:丰富多元,富有变化
      为了塑造多样化的角色,表演生朗诵在语言表达上更为丰富多元,充满变化。他们会根据角色的年龄、性别、身份、性格等因素,灵活调整语言的节奏、韵律和风格。
      塑造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角色时,表演生可能会采用明快的节奏、清脆的嗓音和生动的语气,让听众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无邪;而在扮演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时,他们则会放慢语速,用低沉、沙哑的声音,配合适当的颤音,营造出老人历经岁月磨难的沧桑感。
      此外,表演生在朗诵时还会运用大量的语气词、口头禅和方言等,以增强角色的真实感和生动性。比如,扮演一个来自东北的角色时,适当加入一些东北方言词汇,能让角色更加鲜活立体。
 
播音专业朗诵:规范标准,稳健大气
      播音专业朗诵要求语言表达规范标准,遵循普通话的语音、语调规则。在朗诵过程中,播音员注重声音的圆润饱满、清晰流畅,节奏平稳有序,整体风格稳健大气。
      无论是播报新闻,还是朗诵文学作品,播音员都会保持较高的语言规范性,避免出现发音错误、语调偏差等问题。在节奏把握上,播音专业朗诵通常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变化,进行适度的调整,但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的节奏,不会出现过于剧烈的起伏。
      这种规范标准、稳健大气的语言表达风格,有助于树立播音员的专业形象,让听众产生信任感,确保信息能够准确、有效地传达。
 
肢体动作与舞台表现
 表演生朗诵:全身心投入,动作丰富
      表演生朗诵时,肢体动作是塑造角色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们会通过身体的姿态、手势、表情等,全方位地展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与朗诵的内容相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朗诵一篇激情澎湃的战斗檄文时,表演生可能会昂首挺胸,挥舞着手臂,用坚定的眼神和有力的动作,表达出角色的决心和斗志;而在朗诵一段悲伤的抒情诗时,他们可能会低头垂肩,双手紧握,脸上流露出痛苦的表情,将角色的哀伤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生在舞台上的走位也十分灵活,会根据角色的行动逻辑和场景变化,自由地在舞台上移动,与其他角色或道具进行互动,营造出逼真的表演氛围。
 
播音专业朗诵:端庄大方,动作适度
      播音专业朗诵在肢体动作方面相对较为克制,更强调端庄大方。播音员通常会保持良好的坐姿或站姿,身体挺直,头部端正,眼神专注。
      在朗诵过程中,播音员的手势主要用于辅助语言表达,增强信息的传递效果,动作幅度不会过大,以避免分散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强调某个重要观点时,播音员可能会用简洁明了的手势进行示意;在表达情感的起伏时,会通过轻微的身体前倾或后仰来体现。
      此外,播音专业朗诵的舞台走位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固定的区域内,以保持整体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受众与场景
 表演生朗诵:面向现场观众,注重互动
      表演生朗诵通常在舞台上进行,面对的是现场观众。因此,他们需要通过精彩的表演,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与观众建立起情感上的互动和共鸣。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表演生会充分利用舞台空间和表演技巧,营造出强烈的现场氛围,让观众沉浸在表演之中。在与观众互动方面,表演生会通过眼神交流、表情变化等方式,引导观众的情绪,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与角色一同感受喜怒哀乐。
 
播音专业朗诵:通过媒体传播,面向广泛受众
      播音专业朗诵更多地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受众范围广泛且分散。由于无法与受众进行直接的面对面互动,播音员需要通过声音的魅力和语言的感染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传递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播音员更注重声音的表现力和吸引力,通过精准的语音语调、合理的节奏把握,让听众在收听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播音员还会根据不同的媒体平台和节目类型,调整朗诵的风格和方式,以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

      表演生朗诵和播音专业朗诵在目的、语言表达、肢体动作和受众场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两个专业不同的培养方向和要求。无论是选择表演专业还是播音专业,学生都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才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

客服热线24小时为您服务

400-860-8997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表演艺考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