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训练是视唱练耳的核心环节,它要求训练者通过视觉识别乐谱,并迅速将其转化为声音。以下是视唱训练的具体步骤和要点:
眼睛:在视唱过程中,眼睛要走在声音前面,提前看清楚拍子、调子、速度、表情和全曲的难点。这要求训练者具备快速浏览乐谱的能力,并能够迅速理解乐谱中的符号和标记。
大脑:大脑在视唱训练中起到分析旋律、理解音乐结构和表情记号的作用。训练者需要分析旋律的高低起伏、明暗对比,以及力度和表情记号的变化,从而在视唱前形成准确的内心音响效果。
嘴巴:视唱时,训练者要注意正确用声,音量控制在适中水平。可以采用出声唱与默唱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节奏稳定和音高准确的练习。
耳朵:耳朵是反馈和调整声音的关键。训练者需要逐渐学会用听觉来控制自己所唱的音高、节奏和速度,通过听觉反馈进行及时的调整。
手:打拍子是掌握速度和节奏的有效方法。训练者可以用手打拍子,帮助自己掌握速度和唱准节奏。
唱名法是视唱练耳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了训练者如何理解和表达乐谱中的音高。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两种。
固定唱名法:固定唱名法适用于培养固定音高感,体验作品中非转调性质的变化音及转调。它要求训练者能够准确识别并唱出乐谱中的每一个音高。
首调唱名法:首调唱名法则易于准确视唱,利用相对音高感较好地把握调性和旋律。它适用于那些需要快速理解和表达旋律的训练者,特别是在即兴表演和即兴伴奏中。
在选择唱名法时,训练者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水平做出合适的选择。例如,声乐专业和民族器乐专业的学生,选择首调唱名法比较恰当;而西洋器乐专业学生用固定唱名法比较巧当。
音准是视唱练耳中的关键要素,它决定了训练者能否准确表达乐谱中的音高。以下是音准训练的具体方法:
音阶练习:初学者应先从C大调音阶开始,学会模唱固定音的高度,再进行各大小调音阶练习,培养稳定的调式感。通过模唱和构唱不同音程(如纯一度、纯四度、纯五度等),培养稳定的音高感和音程感。
和弦练习:和弦练习也是提高音准的有效方法。训练者可以从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模唱开始,逐渐扩展到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在练习过程中,可以结合钢琴等乐器进行辅助,确保音高的准确性。
听觉检查:音准训练离不开听觉反馈。训练者可以通过录音、与钢琴对比等方式进行听觉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它决定了音乐的律动和风格。以下是节奏训练的具体方法:
节奏型识别:训练者需要识别和练习各种节奏型,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通过打拍子、读节奏、唱节奏等多种方式,加深对节奏型的理解和记忆。
组合节奏练习:在掌握单一节奏型的基础上,训练者应进行组合节奏的练习。通过不同节奏型的组合,感受节奏的变化和律动。练习时,可先从简单的节奏组合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度。
速度与力度控制:训练者应根据乐曲的要求,合理控制节奏的速度和力度变化。通过不同速度和力度的练习,提高节奏的稳定性和表现力。
视唱练耳训练最终要服务于音乐实践。训练者应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音乐表演和创作中,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曲目练习:训练者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视唱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掌握。
合作与交流:与同学或老师组成小组进行练习和交流心得体会,通过互相听辨和点评对方的演唱或演奏,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音乐表演:将视唱练耳训练成果应用到音乐表演中,通过舞台实践检验自己的训练效果,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综上所述,表演视唱练耳的专业训练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多个感官系统,通过视唱训练、唱名法选择、音准训练、节奏训练和综合应用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训练者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
客服热线24小时为您服务
400-860-8997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表演艺考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