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中影人教育带了八年表演班的老师,经常有学生抱着零食来问我:“老师,我真的忍不住吃甜食,不训练的时候怎么才能不掉链子啊?”每次看到他们眼巴巴的样子,就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疯狂试错的日子。那些偷偷在宿舍煮荞麦面的深夜,在阳台踮脚压腿的清晨,都成了我现在能笑着分享的故事。保持身材这件事,从来不是咬牙切齿的自虐,而是一场和自己身体的温柔对话。
先说吃这件头等大事。很多学生觉得表演专业就得顿顿水煮鸡胸西兰花,其实大错特错。我常跟他们说,真正厉害的演员是连吃火锅都能吃出故事感的。记得我带过一个学生,刚入学时总躲在教室角落,后来才知道她怕同学看见自己吃零食。我拉着她去超市,专门挑小包装的坚果、冻干水果,告诉她:“吃是本能,但会吃是本事。”现在的她成了班级里最会搭配餐食的人,还会把低卡食谱分享到群里。
我自己的饮食秘诀,藏在厨房里。每周日我都会花两小时备菜,把鸡胸肉切成小块用酸奶和香料腌制,分装成一周的量;用燕麦、奇亚籽和希腊酸奶做隔夜杯,早上抓起来就能走。有次在地铁上看见邻座女生盯着我手里的紫薯魔芋杯,眼神里全是羡慕。这种既方便又能提供饱腹感的食物,特别适合我们表演专业经常赶场的节奏。有学生问我能不能喝奶茶,我教他们点无糖茶底加鲜奶,再撒点桂花冻,既解馋又没负担。
再说运动。我从来不主张非训练日还要去健身房撸铁,表演专业需要的是灵动的身体,不是僵硬的肌肉块。去年冬天带学生去古北水镇采风,我们早上五点起床沿着长城慢跑。薄雾里的青砖路,脚下咯吱作响的枯叶,跑着跑着大家就开始即兴创作。有个学生突然停下来,模仿起城墙拐角处结冰的树枝,那姿态比在教室里排练还要生动。这种把运动和专业结合的方式,才是我们保持身材的最佳途径。
我自己每天都会做一套自创的“碎片运动”。刷牙时单腿站立练平衡,接热水时做几个深蹲,追剧时用矿泉水瓶当哑铃练手臂线条。有次给学生录示范视频,我蹲在瑜伽垫上一边压脚背一边背台词,弹幕里全是“原来老师这么拼”的感叹。其实这不是拼命,而是把运动融入生活的每个缝隙。就像表演需要生活化,身材管理也不该脱离日常。
最后是心态。有个学生总因为体重秤上的数字焦虑,我带她去看话剧《恋爱的犀牛》,散场后我们坐在马路牙子上聊天。我指着舞台方向说:“你看那些演员,他们在台上发光靠的可不是骨感的身材,而是由内而外的生命力。”从那之后,她开始记录自己每天的进步,今天腰更软了,明天台词气息更稳了,这些比体重数字重要一万倍。
我自己也有失控的时候。去年校庆和老同学们聚餐,火锅、蛋糕、红酒全上了。第二天起床看着镜子里浮肿的脸,没有自责而是泡了杯黑咖啡,做了半小时拉伸。身材管理最怕的就是破罐子破摔,偶尔放纵就像给紧绷的神经按下暂停键,关键是知道什么时候该重启。现在我会在手机里存几张自己状态最好的照片,想吃高热量食物时就翻出来看看,不是用恐惧约束自己,而是用向往引导选择。
在中影人教育的这些年,看着一批批学生从青涩走向成熟,我越来越明白:保持身材的本质,是对表演事业的敬畏。我们的身体不仅是吃饭的家伙,更是塑造角色的工具。那些克制与坚持,最终都会化作舞台上的从容。下次当你想撕开薯片包装袋时,不妨想象自己正在为某个角色做准备,这种使命感带来的力量,远比任何减肥口号都管用。记住,我们要的不是完美身材,而是能随时为角色服务的最佳状态。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
客服热线24小时为您服务
400-860-8997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表演艺考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