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人教育表演中心

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表演名词解释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规定情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术语,表演技术诸元素之一。

  具体是指演员扮演的角色所面临身处的各种情况的总称。包括剧本的情节、时代、事件、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人物活动的环境、人物关系、人物在此之前和此时此刻所处的境况等。

  规定情境是角色展开行动的依据和条件,它制约着角色行动的性质、样式和角色的心理活动。和生活里一样,戏剧中脱离规定情境的动作是不存在的,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在一定的规定情境中进行的。同样的动作一旦改变规定情境,必然使人物动作的方式和心理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

  演员对角色的规定情境感受得越具体、越深入、越敏锐,其动作就会在规定情境中就会越鲜明生动和恰如其分,反之,动作会流于一般化。

  演员要从剧本的情节、事件、人物关系以及台词中去挖掘和丰富角色的规定情境,展开想象,真实地生活于规定情境之中,从规定情境出发去完成角色的行动任务,激起内心逼真的情感和有机的思维。

  2. 想象力

  演员依据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体验进行艺术构想的形象思维能力。

  想象角色的音容笑貌、神情体态,包括:外貌造型、声音造型、性格化的典型动作以及角色经历的种种生活细节。

  获得对规定情境的真实信念和情绪感受,产生相应的行为动作。如:被困在雪山上的地质人员,借助想象唤起角色的饥寒交迫、频临死亡威胁的切身体验和表情动作。

  无对象交流。演员凭借想象中的内心视象感受到交流对象。如:看到自己的战友被敌人捉去受尽折磨,此时演员面前并没有敌人施暴的场面,就需要演员想象出所看到的情境,达到表演的真切。

  任何想象都是在已有感知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演员的想象力增强,与丰富的阅历、开阔的视野和细致的观察积累,有着直接的关联。

  3.表演的镜头感

  影视演员在摄影机镜头前表演的创作感觉,影视演员的表演是通过摄影机的拍摄,屏幕上的放映,间接与观众交流的,必须建立不同于"舞台感"的"镜头感",它包括:镜头前表演的生活化,性格化表演是现代表演的主要形态和风格,以生活的自然形态艺术地反应生活的一种表演形式。生活化表演是纪实性与典型化的结合,是银幕表演的一种境界。对画面效果的具体感受,影视时空自由给影视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然而这种自由需要通过有限的镜头画框来体现,所以演员要适应影视特有的表演区。对不同摄影技巧处理的适应,要求演员适应摄影师、灯光师拍摄技巧上的需要,熟悉不同的摄影技巧(推拉摇移、俯仰升降、长焦距、变焦距等)对表演的不同要求相限制,并能掌握对摄影机拍摄的具体感受。对不同景别及蒙大奇处理的适应。影视演员除了分析剧作家的影视文学剧本外,还要学会分析分镜头剧本,并依据导演的蒙太奇处理去构思自己的表演,如不同景别的镜头要求以不同的表演分寸和手段去体现,远景(或全景)与近景(或特写)两极镜头要求演员的表演运用不同的动作幅度和表现技巧。前者持重于外部形体的表现力,后者则要求丰富的内心体验和细微的面部表现。完成影视特有的场面调度和对摄影棚、实景拍摄及摄影机前无对象交流、借地位、借视线等影视特行技巧的适应等。

  4.体验派艺术

  体验派艺术来自于戏剧表演艺术学派之一的“体验派”;

  代表人物: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意大利演员萨尔维尼、英国演员H.欧文;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艺术是要求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创作,他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称此为体验角色。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

客服热线24小时为您服务

400-860-8997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表演艺考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