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晚平昌冬奥会落下帷幕由张艺谋导演的北京八分钟震撼亮相。“北京八分钟”,从创意之初就锁定了展示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与影响力,以及青春、活力与激情,不过依然少不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会让观众有亲切感。整个演出科技含量极高,展示了一个跨领域的舞台,通过多媒体展示京城的冰雪景象以及人文情怀。移动装置等很多技术都是以往舞台上从未使用过的。
在这精彩的8分钟表演背后,是由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利用先进的影视虚拟制作和仿真技术,为演出的创意设计、训练和执行提供了全程“黑科技级别”的技术保障。表演学院学生参与到最后视频的拍摄。
在北京8分钟表演中,综合运用了轮滑演员、地面投影、动态视频和玩偶等表演元素,并在表演中首次使用24个智能机器人参与表演。这些元素在一起协调工作,同时还要考虑现场观众和电视转播的效果,给设计和执行带来很大挑战。针对“8分钟”表演参演要素多、创意过程复杂、排练关联度高等特点,中心团队凭借多次服务奥运会、春节联欢晚会、09国庆阅兵等重大项目的经验,通过全要素虚拟仿真的方式,为每一版设计方案进行数据化、模型化和可视化的呈现,将设计方案的真实效果进行呈现,帮助导演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从而确定最终方案。
在创意完成后的节目排练阶段,各要素的表演需要紧密配合,原有的灯光、音响、演员、道具等工种已经不能满足排练要求,需要对创意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才能保证不出差错,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完成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任务,中心团队全程进驻了“北京8分钟”演出在昌平的训练现场,在不到40天的紧张排练期中,研发了《训练彩排与数字验证系统》帮助导演实时观察到演员和道具的队形状态以及演员的姿态,以便指导后续节目的编排,同时使演员也能迅速直观地了解自身和理想运动轨迹的偏差并纠正,实时、快速地熟悉表演方案。
除了虚拟预演和训练验证两套系统之外,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还在多个层面上为表演团队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引入自主研发的增强现实头盔协助训练,解决了“大熊猫”的演员因内外光线差异导致对外部环境观察受限的问题。
中心团队与张艺谋导演在排练现场合影
这也是2022北京冬奥会的一大特点: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地运用到冬奥会的各个环节中,体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科技水平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的特点。正如张艺谋总导演在采访中所说:“我希望这个演出是一个全新的演出,希望它有科技含量,是一个现当代的科技型的表演,同时将科技手段和革新技术,跟我们传统的表演来结合起来,代表着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
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总体研究部刘军主任接受央视采访
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总体研究部刘军主任也在采访中说:“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让艺术创作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这种结合方式带给观众更好的享受,无论是电影电视的创作,还是大型演出的创作,在未来的影像产业中这种科技和艺术的结合都是重要的趋势。”
据悉,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未来还将在三维数字资产快速生成、混合现实显示技术、影像虚拟制作技术和智能摄影棚等方向上进行持续的研发攻关,并与新时期的影视艺术创作相结合,打造“北影科学家”团队,助力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中国电影学派”的建立。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
客服热线24小时为您服务
400-860-8997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表演艺考交流圈